直播者,尤其是网络购物直播者使用头像提高收入,其诚信和合法性受到质疑。
今年 9 月,在微博上拥有近 900 万粉丝的台湾影响力人物辰亦儒在直播中展示了自己吃了 15 个小时鸡爪的画面,令人瞠目结舌。
他的粉丝们无不为之惊叹–直到一些人开始质疑这样的壮举是否为人类所能做到。视频流上的小字证实了他们的怀疑: “仅供展示,并非真人”。
陈的许多粉丝感到愤怒,据报道,在 9 月 24 日至 26 日期间,他失去了 7000 多名粉丝。甚至法律界也发表了意见。中国媒体报道援引北京天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媛媛的话说,人工智能化身无法 “完全脱离名人本人”,”虚拟直播……并不能免除名人的法律责任”。
但是,将自己的职责外包给人工智能化身的并不止陈光标一人。中国有影响力的人物或关键意见领袖(KOL),尤其是在电子商务行业,越来越多地转向数字克隆人,全天候提供内容。对于像陈赫这样的明星来说,这能让他们的内容和收入更上一层楼。但对于知名度较低的直播者来说,人工智能可能会危及他们的饭碗,因为媒体公司会转向成本更低的数字明星。
直播在中国是一门大生意。根据艾瑞咨询(iResearch)的数据,2020 年该行业的就业人数将超过 123 万人,而根据大雪咨询(Daxue Consulting)的数据,有超过 7 亿网民关注他们的频道。虽然这一现象最初只是人们聊天、唱歌或过一天的直播,但该行业已与电子商务世界紧密交织在一起。预计到 2023 年,直播用户将获得 49 亿元人民币(50 亿英镑)的销售额,超过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 11%。
直播购物频道可以让有影响力的人连续数小时谈论或试用产品。他们可以回答观众关于产品的问题,并为品牌推送折扣和销售信息。
现在,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也加入了这一潮流,向有影响力的人和媒体公司出售数字头像。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报道,总部位于南京的 Silicon Intelligence 公司只需 8000 元就能生成一个基本的人工智能克隆体,但如果要进行更复杂的编程,价格可能会更高。该公司只需要一分钟的人类镜头就能训练出虚拟直播者。
最近在微博上对 1 万名年轻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 60% 的人有兴趣成为有影响力的人或直播者。但人工智能机器人最有可能取代的正是这些新兴的有影响力者。
独立分析师、中国消费者通讯《Follow the Yuan》创始人蒋雅玲(音译)说:”这一趋势可能会给低级直播者带来更大压力,因为他们对品牌来说更可有可无。”
像陈赫这样的大粉丝依靠他们在镜头外的形象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银行信誉。要成为一名成功的 KOL,最困难的部分是 “成为炒作和媒体周期的一部分”,蒋说。”人工智能影响者没有绯闻,不会像泰勒-斯威夫特那样出现在真人秀、街头或体育场。如果他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那他们还有什么媒体价值呢?”
然后是真实性问题。10 月 11 日,中国政府发布了针对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的公司的指导方针草案。拟议的规定称,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克隆的个人应书面同意将其生物识别数据用于此目的,但并未详细说明应如何向公众标注此类内容。一些平台(如豆瓣)也有自己的要求,但这些要求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而且据 Jiang 称,”仍有很多灰色地带。”
深度伪造直播者的世界可能很快就会引起中国监管机构的注意。但在此之前,视频平台上的克隆视频和克隆视频广告越来越多。